- · 《黑龙江科学》栏目设置[05/29]
- · 《黑龙江科学》数据库收[05/29]
- · 《黑龙江科学》收稿方向[05/29]
- · 《黑龙江科学》投稿方式[05/29]
- · 《黑龙江科学》征稿要求[05/29]
- · 《黑龙江科学》刊物宗旨[05/29]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首次发现!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惊现黑熊 价值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因为其位于我国与俄罗斯交界,地理环境特殊,经常发生位于俄罗斯的东北虎进入我国,不仅如此,在黑龙江的自然保护区内,还发现有棕熊和黑熊等大中型猛兽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因为其位于我国与俄罗斯交界,地理环境特殊,经常发生位于俄罗斯的东北虎进入我国,不仅如此,在黑龙江的自然保护区内,还发现有棕熊和黑熊等大中型猛兽集中分布区域,造成黑龙江自然保护区食物链情况十分复杂。
近日,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用红外相机监测到亚洲黑熊的真实活动踪迹。亚洲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体长1.5米~1.7米,体重150千克左右。
黑熊的活动范围广泛,栖息地选择除了受到食物资源影响之外,人为干扰更是关键因素。此次发现充分证明了洪河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该物种保护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黑熊出现东北森林出现黑熊危险吗?
在我国分布的黑熊,均属于亚洲黑熊,体长在1.5米~1.7米,体重约为300斤,浑身体毛为黑亮色,且不长,胸口有一个白色的“V”形白斑。
据了解,亚洲黑熊非常善于爬树,会游泳,并且还会直立行走,嗅觉和听觉灵敏,但是其视觉非常差,因此,在发现黑熊的时候,一定要悄悄地离开,切勿引起了黑熊的注意。
黑熊的食性非常地杂,主要以植物的叶子、芽、果实、种子为食,偶尔也会食用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比如:鱼类等)。
那么黑熊主要分布在哪儿?黑熊的分布十分广泛,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黑熊出没的地方,与人类密切相关,包括道路的密度、距离村庄的远近等等。
根据统计,亚洲黑熊从海拔600米到海拔4000米,分布包含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等均有出没。
环境适应能力如此强的亚洲黑熊,出现在黑龙江的自然保护区危险吗?亚洲黑熊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出现在东北森林自然保护区内,黑熊的出现的危险性还是非常地高。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在东北的森林里,黑熊并不是最强的存在,在东北的森林中还有“丛林之王”之称的东北虎和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的棕熊。
三者均为食物链顶端物种,因此黑熊种群出现的这里是非常危险的,使得保护区内食物链情况更为复杂,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黑熊出现在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多大?
亚洲黑熊虽然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但是其种群数量十分堪忧,目前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物种,《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据统计,亚洲黑熊种群数量不超过2万头,在我国的分布主要我国的东北,华东地区,西南,西北,华南地区已经黑熊已经灭绝。
为什么黑熊会出现种群数量降低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人为捕杀,制作成为黑熊产品,因此导致黑熊种群数量急剧下滑。
目前,仅有俄罗斯和日本狩猎黑熊属于合法的,但是俄罗斯通过法律限制合法狩猎黑熊数量为75~100头,据悉,俄罗斯每年非法狩猎黑熊的数量约为500头;日本狩猎每年平均500头。
人类非法狩猎,是造成黑熊数量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阻止黑熊种群继续缩小,最好的办法设立保护区,停止一切狩猎行为,可以有效地保护黑熊种群。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内,出现了黑熊的踪影,充分说明在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下,黑熊等野生动物种群频繁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珍贵的野生动物的首次出现,是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气候气温等的稳定的肯定,相信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珍稀的野生动物出现在大家的视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网址: http://www.hljkxzz.cn/zonghexinwen/2021/1111/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