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科学》栏目设置[05/29]
- · 《黑龙江科学》数据库收[05/29]
- · 《黑龙江科学》收稿方向[05/29]
- · 《黑龙江科学》投稿方式[05/29]
- · 《黑龙江科学》征稿要求[05/29]
- · 《黑龙江科学》刊物宗旨[05/29]
关于黑龙江省自贸区法制建设的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引言 2019年上半年黑龙江省GDP增速不足5%,在全国省份排第24名。①从近三年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落后于全国各个省份。其中黑龙江省内产业结构不合理,营商
引言
2019年上半年黑龙江省GDP增速不足5%,在全国省份排第24名。①从近三年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落后于全国各个省份。其中黑龙江省内产业结构不合理,营商环境欠佳以及地方制度落后是造成黑龙江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首先,以资源型为主的传统重工业一直是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随着自然资源的耗尽,黑龙江地区重工业领域所依靠的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优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消失的荡然无存。其次,黑龙江地区营商环境由于地区环境与传统国企排挤的双重因素使得地方无法吸引到有效地外来投资。最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制度政策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内的产业创新。
自贸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桥头堡,不仅承担着经济改革的重要使命,同时亦是提高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当前亟须完善黑龙江省自贸区的法律建设,形成完备良善的法律条例用以维护自贸区经济建设与改革的方向,解决当前自贸区在黑龙江省内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法制建设对于黑龙江省自贸区发展的意义
(一)鼓励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
法为激发主体创造活力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的进步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主体创造。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通过传统的资源消耗性的重工业来带动经济,这区别与现代的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人才,更需要技术的创新,科技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立法保障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新,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促进主体创造的必然途径。
对于自贸区经济建设而言,通过完善的法制建设保障产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创新投入是推动自贸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措施。只有通过立法明文规定来保障自贸区内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企业的核心利益,才能进一步鼓励企业下一步的创新投入,使技术创新能够再次投入市场从而实现由投入到产出再到盈利这样一个循环。这不仅仅是自贸区内的法律建设的目的,更是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完善的法制建设巩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地区政府在企业等投资者心中的公信力。才能给予外来投资商以稳定的投资信心,才能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诅咒,吸引更多外来投资来到黑龙江。从而促进黑龙江地区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二)保护改革成果,扩大改革范围
论述法制保障创新发展是绕不开法制建设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在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推动改革进而实现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改革本身也是完善法制,发现法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最好手段,二者相辅相成。通过法制建设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将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常态化、程序化的稳定制度。另一方面从改革本身也在促进法制本身的完善来看。通过改革发现法制建设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立法的规范化。自贸区的改革实际上就是给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与模板。所以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自贸区的经济改革更需要通过法律来确认和推进。经济政策中所出现的优秀成果通过立法予以确认与巩固。
(三)打破体制障碍,推进依法治国
完善体制机制是黑龙江省经济振兴的治本之策,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地区在完善体制机制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现在的差距仍然不小。通过立法确立自贸区体制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手段,以及改革的具体方案,这都是亟待解决的体制问题。通过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自贸区的经验,打破体制障碍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综合性、科学性、民主性的法律条例来完善自贸区的制度。在通过立法确认并巩固自贸区的制度,区域经济改革目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形态后,逐渐释放地方政府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自主权,给政府减压。
在转变政府定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过程之中,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立法来进行慢慢推进。良好的法律环境更易于突破体制障碍打造法治政府。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建设高效廉洁的法治政府,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更有利于推动地区的经济创新发展,对于地方经济而言,法制建设是对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体制开刀,而实际上就是对地区市场的“松绑”。鼓励企业放心大胆的投入到市场的竞争之中,全力推进市场创新和企业创新。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网址: http://www.hljkxzz.cn/qikandaodu/2021/0617/1867.html
上一篇:地方高校来华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下一篇:黑龙江四大精神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