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鸭稻蟹稻稻稻有道黑龙江泽兰湖畔生态稻开启农

来源:黑龙江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黑龙江泽兰湖(泥河水库)距离哈尔滨市七十余公里,面积四十余平方公里,水库蓄水量一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水库是绥化市兰西县的生活饮用水源,同时也是哈尔滨

黑龙江泽兰湖(泥河水库)距离哈尔滨市七十余公里,面积四十余平方公里,水库蓄水量一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水库是绥化市兰西县的生活饮用水源,同时也是哈尔滨市呼兰区水稻灌溉用水的水源地之一。

呼兰区大用镇立业村座落在泽兰湖(泥河水库)旁,村民种植水稻多年,水稻售价始终随行就市。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深入人心,立业村的村民也在思考,怎么才能把优良生态环境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埋藏多年的金山银山显现出来?村里的有识之士发现了市场畅销的鸭稻米和蟹稻米,经过多方考察取经认为,立业村生态环境优势明显,要想靠种水稻致富,必须打生态牌,发展可以首选鸭稻、蟹稻。

鸭稻米、蟹稻米确实质优价高,可是,全村人谁都没种过。“整不好,赔了咋办?”村里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发展,总得有人先下海。郭亮是水稻种植大户,2018 年,郭亮带领村民开启了立业村的生态稻种植之路。几年来,他们依靠水库的优质水源,精选优质水稻,采取稻田养鸭的方法,产出的绿色无污染的水稻,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快到丰收时节了,记者受邀来到立业村。走进立业村,只见乡路两旁林地的水渠里鹅鸭成群,稻田里一片金黄。

郭亮告诉记者,鸭子虽然吃杂草,但它不吃稻叶,可真正称为神奇自然农法,在稻田昼夜放养鸭子的效果更为理想。稻田养鸭也可称为“稻鸭方法”,其目的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排除化肥农药的公害,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与此同时,在稻田里养鸭,用来发挥鸭子的“肥田禽”“杀虫禽”和“除草禽”作用,实现鸭稻双丰收。也就是说,利用鸭子旺盛的食草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这样才能产出纯绿色无公害的大米。

接着,郭亮带领记者来到另一片稻田。郭亮说:“在稻田养鸭的同时,今年我们还尝试着稻田养蟹,并获得了成功。稻田里放养河蟹后,它们将稻田里的杂草、水生昆虫等作为食物。种植户把在泥河水库里打捞的河蚌肉、小鱼、小虾剁碎,撒到稻田里喂蟹,绝不喂任何化学添加剂。同时残饵和河蟹的排泄物也可作为肥料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形成了稻护蟹、蟹助稻的良性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据了解,郭亮等人用于鸭稻、蟹稻种植的水稻,是精选的五常“稻花香2 号”“松粳22”。这两个品种水稻是中国知名粳米水稻品种。合作社采用大垄双行栽植,透光通风,地块由鱼池改造而成,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利用泥河水库自然流水灌溉,水温更加适宜,水库周边无任何污染源。

望着金灿灿的稻浪,郭亮满带笑容地对记者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再过几天,你们再来看看我们这儿200 多亩实验田,到时候稻子收割了,河蟹也肥了。以后我们一定会成为远近闻名的鸭稻、蟹稻米之乡。”

郭亮还有个新打算—让全村的老百姓一起靠生态农业致富,等到收割季节,他们邀请嘉宾来村里农户家体验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品水库鱼,尝稻田蟹,吃溜达鸡溜达鸭,还有纯绿色大米。郭亮说:“我们有决心打造我们的绿色品牌,让鸭稻米和蟹稻米走出龙江,走向国内外!”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网址: http://www.hljkxzz.cn/qikandaodu/2021/0314/1118.html



上一篇:农业规模经济的市场力量效应研究基于黑龙江吉
下一篇:创新发展黑龙江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黑龙江科学投稿 | 黑龙江科学编辑部| 黑龙江科学版面费 | 黑龙江科学论文发表 | 黑龙江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黑龙江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