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科学》栏目设置[05/29]
- · 《黑龙江科学》数据库收[05/29]
- · 《黑龙江科学》收稿方向[05/29]
- · 《黑龙江科学》投稿方式[05/29]
- · 《黑龙江科学》征稿要求[05/29]
- · 《黑龙江科学》刊物宗旨[05/29]
邵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龙江绿色食品大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福建邵武中药材栽培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和《邵武府志》都有记载邵武中药材使君子,在明朝、清朝时期远销东南亚,解放后因量少质优一直是国家定购药材。 近年来,邵
福建邵武中药材栽培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和《邵武府志》都有记载邵武中药材使君子,在明朝、清朝时期远销东南亚,解放后因量少质优一直是国家定购药材。
近年来,邵武市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成立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市、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地产中药材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闽北中药产业科技服务中心等。
福建邵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科技兴园、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建设基本原则,立足闽北生态资源优势和中药材产业特色,打造以现代中药产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产学研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中国闽药之都”。
园区产业结构往哪个方向调,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
结合市场需求、中药产业特色与邵武的地理条件,目前园区核心区以华重楼、黄精、金线莲、厚朴、石仙桃等中药材品种为主导,规范化种植面积达3.23亩,产量达吨,获得“邵武使君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核心区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带动邵武市中药材种植,形成69.3万亩的示范区,累计带动40万农户。通过示范区的影响,带动周边省市大力发展中药材,形成560万亩的辐射区,贵州黔西南引进园区美菰林集团互叶白千层种植和提取技术,计划建设亩种植基地和精油提取生产线;江西吉安计划引进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专利“一种栽培银耳的方法”,发展银耳周年化生产。
经过三年建设,园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吸引企业聚集,企业聚集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径,不断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以中药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农业科技园。
科技引领 驱动创新引擎
科技特派员陈菁瑛(中)在进行技术指导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园区注重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融资为补充”的研发投入模式。2015-2018年,园区企业技术研究开发R&D投入合计达1.2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累计用于R&D投入费用0.3亿元,投入资金逐年增加。通过研发,企业开发出了冻干银耳、兰孚真菌清霜、口溃安喷雾剂等九种功能产品和高值化加工产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进村,振兴闽北”为契机,完善园区现代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上有高层专家、中有技术型干部、下有应用型人才的“宝塔型”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全面增强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建立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目前,园区拥有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07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95人。通过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邹小兴教授协助邵武市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三叶青良种繁育圃30亩,年供应优良种苗200万株,新增年收入560万元,带动农户300户以上,推广三叶青仿野生规范化栽培种植基地1000亩,户均增收2万元。
共建研发平台。园区围绕现代农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中国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共建”的基本原则,积极搭建各类科技研发平台1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3个(绿农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推广基地、南武夷药博园星创天地),省级平台7个(赵玉芬院士工作站科创中心、福建省健康食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生物医药产品技术中试与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涛,在园区企业设立工作室,对道地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中药制药传统工艺等进行综合研究,优选制定了清半夏、法半夏等炮制新工艺和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九制黄精有效成分含量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通过平台建设,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发了“仿原态恒温周年栽培银耳技术”,实现了银耳周年工厂化栽培,企业新增产值2000万元;邵武市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生物基水溶性液体肥试验,累计减少化肥使用量62吨,实现药材增产8.2%;邵武市云顶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出“圆叶华重楼”,单株块根比普通品种重47克,增重18.6%,已育种苗9.2万株,推广面积230亩。
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黑龙江科学》 网址: http://www.hljkxzz.cn/qikandaodu/2020/1026/805.html
上一篇:龙江首趟南疆旅游专列从哈尔滨启程
下一篇:黑龙江省道路货物运输特征分析